露營法規能不能有以下規定
這幾年台灣人轉向瘋露營,因為能離開都市到戶外,且花費會比住飯店便宜,又能讓孩子親近大自然,這些都屬正向的事,但投資客也發現這是一處銀彈增加的地方,也開始將原有的土地使用轉為露營地,或是買下土地來經營,相對於改為休閒農場或是經營民宿,整理一塊露營地的成本相對低,且不需向政府申請。
是的,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來了,台灣做事最容易出現的兩個邏輯
「這裡有錢賺,要趕快賺錢撈一筆,房產、土地投資最快」
「政府有沒有規定,政府沒規定那就沒有錯囉!」

但我們卻忘了其實我們一直在談也是我們每天面對的問題
「環境變遷,台灣土地從平地到山坡地到水源地都有破壞的痕跡,而我們也希望能給下一代好的環境。」
那來了,有這些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希望給下一代好的環境意識,那跟政府有沒有設立規定應該沒關係吧!是即使沒這些規定,我們也該去想如何保護好環境。
「至少不汙染水源、至少不砍樹。」
而如果當我們要設立法規,是不是能特別注意一些事情呢?
這些事是「對環境、永續旅行、以及為什麼我們會想進入大自然的原因。」
「當少了大自然的美麗、好空氣、清澈的溪流、沒有魚的河流,那我們還會想去嗎?」

這些規定不僅是露營區,也是過去在山區開發時,我們一直沒注意的事
【水土保持評估與地震帶評估】
應該沒有業者會希望自己的投資成為下一個知本、廬山,不希望背負人命,而這些地方一開發,也許上面或下面的村莊、部落可能面臨危險。
【綠林與綠地覆蓋率】
使用露營區時,為了增加營地面積,業者會砍樹,而其實不會有太多業者知道這些樹砍了會對山坡地或是環境造成什麼影響,即使是政府執法單位也不會知道,另外當綠地植被減少,土石裸露容易造成塌陷、空氣汙染,鋪上水泥減少排水性和地下水源的涵養,最重要的,沒有那些好空氣和風景,去露營幹嗎?住在家裡就好啦!
【汙水收集與處理辦法】
露營區一定會產生廢水,而露營區又在山區,河流的中游區域,直接排放廢水,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和河水汙染,露營區必須設立汙水收集和處理辦法。
【垃圾處理辦法】
山區垃圾產生後不容易處理,且山上會有野生動物,要垃圾車上去載下來也不容易,但垃圾也不能就地掩埋,垃圾如何處理,也是露營區設立時必須提出的解決方案,例如營運成本增加請環保車來收垃圾,或是向政府申請垃圾車清運路線,或是請遊客自行帶下山。
【低汙染清潔用品使用規定】
一般我們常用的清潔用品會造成環境破壞,在大自然地區的露營區,少了廢水處理,洗碗精、沐浴乳洗髮乳容易產生廢水問題,使用低汙染的清潔劑降低環境破壞和廢水處理成本,此外,也能增加低汙染清潔劑的銷售,甚至在露營區內強制規定使用低汙染的清潔劑,對業者也是另一收入幫助。
【前往道路路寬規定】
目前許多露營區的道路非常不安全,當然統計上似乎還看不出來有沒有安全問題,但總不能出問題再來檢討,有幾種規定可以參考,像是路寬必須在幾米之上,或是需有幾處的會車處,或者進入車道的前後處需設置通行紅路燈。
【投資金額需有多少為當地資金投資】
如何對當地產生正向助益?投資金額需有多少是屬於當地村或是部落的資金,讓投資回收能屬於在地,讓在地有權自己決定如何使用款項。
【不經營後的恢復辦法與未恢復的法律責任】
做事業經營可能會有投資轉換或結束營業的時候,當不再經營露營區時,該如何恢復原本開發前的樣子,這需有規定,以及如未恢復,是不是需訂立法規來付法律責任。
【動物棲息地內設立特殊規定】
不僅是動物保護區,一般的動物棲息地內需設立特殊規定,台灣人會去日本奈良看梅花鹿,那台灣早年也是梅花鹿在平地跑,當我們往山裡開發時,也會影響到動物的棲地,這些是台灣觀光的自然資產。
【水域區域附近設立特殊規定】
水域區域附近需設立更嚴格的汙水處理、垃圾處理規定,以保護水域的乾淨,如果露營區附近的水域能划獨木舟釣魚,是不是一件很好的事,而且在溪流附近能有乾淨的溪流玩水或是看見魚,是不是一件很好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