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歡山小溪營地新手指南
小溪營地,這一年來成了台灣戶外登山旅遊的熱搜關鍵地點,到底為什麼要去3000公尺高的小溪營地?身為新手要去小溪營地要注意什麼事?3*6=18個問題幫大家解答。
以下整理了大家「主要常問」、「容易忽略」、「過度美好想像」的問題
但每一項資料僅能作為參考,誤當作絕對,科學是需要求證,並隨著新發現而更新。
1. 為什麼是小溪營地
網路上大家聊到小溪營地從登山口出發到營地約3公里,且有水源,紮營環境舒服,對新手來說大概走到沒力時也抵達營地,加上天氣好的夜晚可以看到滿天星星,隔天看日出又不用一大早起床爬山,只要爬出帳篷就好,因此適合高山露營的新手。
*其實合歡群峰還有更輕鬆容易抵達的營地。
2. 什麼是高山露營
雖然說小溪營地適合初學者,但是仍處於高海拔,小溪營地海拔3280公尺,這個高度即使不會有高山反應,也會讓行走容易喘氣疲勞,而且夜晚相當寒冷。因此在高山草原露營並不是在平地想像那樣,美好的草地,望著星空,因為要先揹著不輕的行李走一段陡峭的山路,然後夜晚的寒冷比平地的寒流更冷。
3. 適合的月份
最適合的月份是10月中颱風季過後到11月中大陸冷氣團來之前,以及入春的3月尾到5月初。次要適合的時間是6月尾到9月中,因為這個時候天氣好預測,下午幾乎一定會下午後雷陣雨,然後颱風要來時就別上山。至於冬天開始,則會下雪和結冰,且此時的太魯閣國家公園不開放雪季攀爬合歡北峰。
4. 幾點出發?會花多久?
通常以我們過去帶過的所有新手,平均下來至少會花3個半小時,沒錯,1小時可能走不到1公里,最糟的狀況有走將近4個半小時。
至於幾點出發,假設當天不會下雨,建議最晚下午1點前出發,如果是10月,最晚在12點左右從登山口出發,因為抵達營地後還需在天黑前紮營。
假設當天會下午後雷陣雨,兩個方案,在下大雨前抵達,或是下大雨後出發,但通常新手必須選擇前者,因為午後雷陣雨結束後大概也傍晚或天黑。
5. 行走的高度和距離?
從登山口起算,550公尺到1.2公里這段是最累的。
前面1.4公里爬升400公尺,大部分陡上,會喘得很嗨,總長3公里
爬山時的節奏,前面300公尺,每100公尺休息約2~3分鐘,走路速度比平常爬樓梯更慢,讓呼吸慢慢適應,行走時若沒到100公尺別急著休息,可放慢腳步,呼吸會慢慢適應。接著每200公尺休息5分鐘,約休息5次,步伐不跨大,正常步伐一步一步慢慢走,深呼吸,也呼吸好空氣。
6. 別忽略背包的重量
很多新手會忽略揹上背包走在高海拔這件事,而且新手幾乎沒有揹過很重的背包行走2小時以上,想想看,至少10公斤揹著,這會讓走在陡峭的山路更加有挑戰
7. 抵達登山口前的準備
搭車到登山口的山路就長達2個多小時,立即從平地到3000公尺,身體多少會出現疲憊和不適應,剛抵達登山口時,先讓自己好好休息,並確認身體是有力氣,頭不會暈再出發。此外,在登山口附近的商店,有賣保暖衣物,出發前先檢查「水、保暖衣物、雨具、行李防水」是否已經準備好。
8. 準備多少水上山?
如果選擇的營地確實在「小溪營地」,那準備1500c,c,的水就夠了,這是飲用水,其他要煮晚餐或是要煮的熱水,只要到小溪取用即可。爬高山特別要注意水分補充,因為天氣不熱不容易出汗,因此會忽略喝水,不會感覺口渴,但身體是處於缺水狀態的,因此爬山休息時一定要補充水分,若缺水,夜晚休息容易產生頭痛,或是高山反應。
9. 行李防水
很多人會忽略這點,戶外旅行一定要將行李做好防水,像是用大加厚的PE塑膠袋或黑色垃圾袋裝衣服(較厚且可重複使用),特別是衣物和睡袋。

10. 事前身體與體能健康確認
出發前如果感冒或嚴重過敏,記得寧可等身體康復,而如果有「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固定領取處方藥物」、「工作熬夜或三班制」的,記得先徵詢主治醫師的建議,或是到家醫科、旅遊醫學門診檢查。
11. 基礎高山症症狀和預防
根據我們的經驗,在小溪營地過夜的新手,80%會出現輕微高山反應,症狀如下,「腸胃不適、噁心想吐、食物不佳、疲憊衰弱無力、頭暈或頭昏、入睡困難」。登山疲憊後,加上揹重物後肩頸頭部的肌肉需要修復,此時身體大肌肉群正需要修復,體內紅血球持續載氧運作,讓身體可能處於缺氧狀態,這時候最好讓自己休息,減少活動,同時注意保暖,減少身體紅血球的大量運作。如果真的很不舒服,必需下山返回登山口,盡快下降至海拔1500公尺(清境)。
12. 藥物準備
通常我們上山會為自己準備止痛藥、止瀉藥(含殺菌成分)、碘酒、防水貼布、個人過敏抗組織胺,不建議使用「中樞神經抑制藥物」,也就是好入眠的藥物,如平常有服用,也需先徵詢開立處方的醫師或是家醫科、旅遊門診醫師。
13. 夏季的午後雷陣雨
大家容易忽略高山夏季的午後雷陣雨,2018年我們的紀錄,6月初就開始有午後雷陣雨,7月前和8月中過後的好發時間在下午2點到4點之間,下雨時間約2小時,但有時沒下,7月到8月的這段時間,則容易發生在下午5點,也是約2小時。但這都是統計數據,不代表絕對,加上氣候變遷,前一年的天氣僅供參考。總之夏季登山要準備好雨具、鞋套,還有一雙拖鞋,如果鞋子濕了,晚上在帳棚外可以穿拖鞋加羊毛襪。
14. 入夜溫度遽降/睡在不到10度的戶外
特別是夏季,我們的經驗許多新手,特別是非台灣人,會以為台灣夏季很熱,因此忽略台灣高山入夜後變冬天的低溫,日落後,氣溫下降很快,夏季夜晚的溫度在9度上下,如果下過大雨,低溫可能僅有6度左右。這個溫度便是晚上要睡覺的溫度,幾乎對所有新手來說,不曾在這麼低溫下睡覺。9月入秋後的夜晚,夜晚會低於5度,所以保暖衣物的準備,需以0度為標準來準備。
15. 注意月初月末時間和銀河時間
登山便是要來看星空銀河,但是如果剛好滿月或是月亮一整晚高掛天空,那可能要向隅了,可先上中央氣象局查詢月初月末的時間,以及查詢銀河出現的時間,北半球銀河中心在夏季的夜晚出現,冬天的話則是銀河尾在晚上出現,冬天並不適合欣賞銀河。

16. 需要多大的背包?哪些東西不要背?
記得,絕對需要登山背包,我們遇過揹一般背包的新手,然後他非常累且不舒服,最後還需要別人幫忙。登山背包以輕量為主,通常隔間越少越輕,支架越少越輕,除了輕量化,肩膀和腰的包覆性很重要。充電線、行動電源、化妝品、罐裝飲料、水狀營養補給品、有果實的水果、金屬罐裝的食物、酒…..這些真的不需要揹上山,能減少重量就減少。
17. 適合的登山輔助工具
就是登山杖和護膝了,特別是下山時可以保護膝蓋
18.小溪營地遇到大雨淋濕裝備必須撤退的心理準備
高山大雨淋濕後不能用平地夏天淋濕後來判斷,身體很快會進入發抖失溫的狀況,我們曾經看過其他新手山友遇到,也救過大雨淋濕失溫的新手,那會非常難受,必須立即返回登山口換上乾的衣物。那在小溪營地換上乾的衣物不行嗎?睡袋等睡覺用品已經濕透,即使換上衣物,晚上仍然如泡在低溫水裡。

#延伸閱讀
台中來一條登山公車路線吧
http://www.travel-thinking.com/tw/page2_2_1?id=104
中台灣旅遊安排經驗大公開-登山戶外線
http://www.travel-thinking.com/tw/page2_2_1?id=82